【抗疫一线·护理心得】新冠肺炎患者心理护理体会

耳鼻咽喉科/黄晶 黄石市中心医院 2020/03/27

  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的广泛传播严重威胁人民健康,加之少部分媒体的负面宣传,导致部分地区民众恐慌,甚至遭到排挤。新型肺炎患者面对突如其来的疾病,又无家属陪同,心理负担更重,尤其是一些危重症患者,往往会产生强烈恐慌、无助感心理。网络上真假裹杂的消息更是加剧了焦虑与恐慌的,成了患者心理崩溃的助燃剂。面对危险的新型冠状病毒,无论是谁都会感到压力,这很自然的,无论您感到多么恐慌、不安都是可以被理解的。当人们面临健康或生命威胁时,常见的应激反应包括心理反应和驱体反应。心理反应,可以变现为紧张、恐惧,有也可以表现出愤怒、暴躁、不安、抑郁等情绪反应。我们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进行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的心得体会如下。

  一、对于新冠肺炎疑似者

  疑似意味着隔离,也意味着我们与他人的接触受到限制,人类天生就有一种交往的渴望,希望属于某些群体被接纳、希望是各种人际的一份子,当我们被隔离的时候我们可能会孤独、无助、压抑、恐惧等负面情绪反应。甚至认为自己是不详之人、产生内疚、自责、或者我们可能会怨恨那些导致我们隔离的患者:当我们出现这些情绪时,可以尝试以下调整:

  1)识别和接纳:内疚和指责也都是愤怒情绪是对内或对外的攻击。当我们现情绪被动时,就需要及时去识别,尝试去接纳。

  2)害怕和宣泄:只是接纳还不够,我们还需要把这些情绪无害化宣泄出来,可以通过哭泣和朋友视频聊天等任何一种既不伤害自己和伤害别人的方式来宣泄和表达这些情绪。疏导负面情绪,帮助患者消除不良情绪及恐惧,提高面对疾病的信心与勇气。

  3)生理方面:焦虑和恐惧容易让人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自己的驱干感受上,激活人体的交感神经系统,使身体原有疾病的症状加重,甚至出现心慌、胸闷气短、体温升高、便秘、尿频、失眠等症状。

  二、新冠肺炎确诊患者

  1.当突然得知自己身患新冠肺炎时,人们会出现什么样的心理和行为反应呢?首先是即刻反应,分为:

  1)感觉异常:对身体内部各器官的活动特别关注,有很多不适感觉。

  2)害怕孤独:特别思念亲人,无助、猜疑心加重,对医护人员察言观色,担心病情变化被隐瞒,感到害怕自卑。

  3)情绪易波动:容易暴躁,容易伤感,常因小事发火,事后又懊悔不已;焦虑、抑郁情绪。

  4)行为幼稚:表现得像个小孩子,依赖他人,要求别人关心、照顾自己,生活被动。

  2.医护人员要与陪伴焦虑情绪患者进行有效沟通

  1)接触患者时,患者的各种不良情绪医护人员要认为是正常的心理反应,并且要表现出极度的耐心尧宽容并给予充分的理解和缓解焦虑。

  2)患者表现出对自身病情的担忧时,作为医护人员需要耐心解释、宣教、需要反复性解释结果,不要夸大或灾难性预测患者的病情特点,尤其是在向患者解释阳性检验结果时。

  3)耐心细致的关怀患者,如果患者的焦虑和不安、恐惧害怕不能通过上述的关怀有所缓解,建议请心理科会诊参加心理减压辅导、也同时护理人员可以教患者参与康复训练,如跳操、在避免交叉感染时可以与家人视频,与病友互助,也可以和医护人员相互支持、打气、保持愉悦的心态战胜病魔、加油!

  4)新冠肺炎患者,在进行自我调节时、一定要考虑自己的疾病及本身严重程度,要因人而异,量力而行,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轻症患者可以可以适当做一些运动量大的活动,而重症患者更多地做一些安静的能够转移注意力的活动,如静观、听音乐、看视频等。

  最后我想说的是新冠肺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丧失信心,“未战先怯”面对疾病的侵袭,生命并非如人们所想脆弱不堪:隔离不隔情,科学的心理护肝干预,增强患者“心理免疫力”,让其更有力量和信心面对不断变化且未知的风险。